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把龙视为管雨水的动物神越来越明确,所以《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战国时的地理、神话著作《山海经》中也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迷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来到人间便可以化身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这些都可以看作后世耍龙灯的滥觞。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至于有的文章提到北京有“二月二接姑奶奶”等民俗,这里就不用赘述了。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 ...
所谓的2月2龙抬头是什么节日
2月2龙抬头是“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是龙“抬头”,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扩展资料:
龙抬头(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正统的名字应该叫“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等,古代称作“中和节”。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扩展资料: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天理发,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谁都想图个好兆头。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据说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不仅小孩要“剃龙头”各位美女也可以给自己换个新发型,从头开始,一年精神到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抬头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扩展资料:
节日来源: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
至春分,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春分而抬头,仲夏而升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春分抬头”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习俗
龙头节的来由有两种版本:
一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二是科学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天文学者说,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在苏北地区,“二月二”清晨,农家人会用石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然后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也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每年二月二是一个传统节日,莆田二月初二吃芥菜饭是为什么呢...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二月二剪头发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 ...
二月二,是个很特别的日子。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我妻子的生日。明天,就是她四十三岁的生日。可惜由于疫情还比较严重,小区里二级管控还没解除,街上饭店和商店都处于停业状态,不能买生日礼物给她,也不能带她去饭店吃烛光晚餐了。心有所触,情有所感,写了两首小诗,祝她生日快乐,美丽长存,健康幸福。
携妻也欲烛光餐,且适生辰四十三。
一梦百年蕉下鹿,双眉廿载画中仙。
同甘共苦谋生路,如影随形践诺言。
天若有情人不老,几回顾盼我尤怜。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