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什么来历和讲究?
参考资料:
§龙抬头 二月初二§
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当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说法。人们出于对龙抬头出来兴云化雨并威镇百虫的祈望,二月二这天就尽量用龙来称呼食物和各种活动。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
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合河二杆”。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是怎么来的。有何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傣族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农村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
农村一直有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而在二月二这天也有着许多的风俗和禁忌,但是每个地区的风俗也有所不同,至于二月二这一天有哪些风俗与禁忌,我来说下我们这边的风俗禁忌,看看有没有和我们这边相同的。
家家带“活猴”:“活猴”指的是已经出嫁的闺女,所以这天已经出嫁的闺女也会选择回娘家,也意味着着已经出嫁的闺女及孩子生龙活虎,活泼可爱,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的美好寓意。
门口画“粮囤”:用草木灰在门口画上大大的圆圈,这也代表着粮囤,里面还要撒上一些五谷杂粮,也是寓意着庄稼能够生机勃勃,以求来年庄稼大丰收。
孩子要剪头:既然是龙抬头,肯定也要在头上下功夫,所以许多人为了能够给孩子讨个好彩头,选择这天带孩子剪头,能够在新年有个好的开端,一切从头开始。
其实龙抬头也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许多人也把这天作为辞旧迎新、时来运转的好日子。所以龙抬头也寓意着世间万物都以朝气蓬勃、昂首挺胸的姿态面对未来,图个吉祥如意好兆头。朋友们你们那都有哪些风俗禁忌,欢迎评论补充,留下你们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龙抬头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句俗语是我们从小就听妈妈经常说的,小时候我问妈妈什么意思,妈妈总说“二月二是东海龙王抬头的日子,这天家里烧香祭龙王,供奉上好吃的,祈求风调雨顺,往往很灵验。”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这些老话老辈人并不一定都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古人传下来的风俗多与气候和土地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二月二这天往往是惊蛰节气到来的前后,惊蛰一到,天气正式开始转暖,大地正式回春,雨水也逐渐的变多。古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将风调雨顺归功于“龙抬头”。
第二,二月二这天是我们村一年中第一个大集市,村里马路两边摆满了销售的东西,异常热闹,而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中,卖春卷的小摊是最热闹的,我们这里二月二有吃春卷的习俗,并且春卷里一定要包含豆芽菜。
我妈妈每年二月二是不会动针线的,说是怕扎伤了龙的眼睛,影响了风调雨顺。虽然妈妈总是这样说,但到了二月二似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并没有太过于忌讳。反而因为每年二月二是我们村第一个大集会,所以会有很多亲戚来我们家走亲戚赶集,二月二这天也成为每年新年之后我和哥哥最喜欢的一天,有很多好吃的,也有很多好玩的,还有很多亲戚的小朋友来家一起玩耍。
另外,我们老家这边在二月二这天还有舞龙的习俗,没有太多说法,就是图个吉利,图个热闹,图个阖家欢乐。
一直都有“正月剪头发死舅舅”的说法,其实也不是什么禁忌,只是忌讳在正月“思旧”罢了,人们总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的嘛,到了二月二这天一个正月没剪头发的人也会去理发馆修整头发,从头开始,毕竟二月二一过,大地回春,人们开始正式下地劳作,二月二剪头发也是图个吉利,从头开始一切安好。
我们村在二月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这天早上起床之后要在门前撒灰,从灶台取草木灰撒成一圈圈圆形的然后在灰圈中心放上五谷杂粮,用来祈求丰收。
说实话,这个习俗我真的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当然也不是有些人说的为了辟邪,但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祈求丰收,祈求更好地生活却是真的。
但整体来说,二月二的很多风俗都是与一年中农耕劳作开始相关的,而正月经过了整个月的禁忌之后,在二月二这天多数禁忌也就随之打破,人们的生活进入正常生活之中,可以说,二月二百无禁忌,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在接下来的劳作中更加顺畅。
(文/阿冰)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