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哪些习俗与禁忌
一、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2、吃出好运
为纳吉,龙抬头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是吃“龙子”,春饼又称“龙鳞饼”。
3、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所以便有了"引钱龙"的习俗。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
二、龙抬头禁忌:
1、忌针线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2、照房梁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3、忌洗衣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开运宜忌
3月10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这个源自农耕文化的节日,意味着一年的农耕活动即将开始,也代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将民间习俗结合易学知识,教大家一些开运指南,以增添喜气吉气,让您2016年运势如龙抬头一般,步步高升。
一、此日开运的择吉宜忌
根据择吉通书,2016年3月10日龙抬头这天的行事宜忌如下:
宜:签订合同、就职上任、基层视察、旅游出行、交易开市、祭祀、会亲友、出行
忌:动土破土、求医疗病、结婚嫁娶、求嗣、栽种伐木、买房、美甲沐足、酿酒、坐船渡水
二、踏青开运的吉利方位
龙抬头这天,本有踏青的习俗,而且人们也习惯在饭后四处走走。在这一天散步,可以多走些吉祥的方位,可借当天之势旺到自己。二月二这一天的飞星,八白财星飞临正东方,九紫喜庆星飞临东南方,一白桃花位入中宫,六白武曲星主事业飞临正北方,四绿文昌星飞临东北方。所以想旺财的朋友可以多走正东方位;想旺桃花、旺婚姻的可以多走东南方,或在家附近走动;想旺事业的可往正北方向出行;想旺学业的可以多走东北方位。
三、二月二民俗的开运方式
1、吃龙食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2、剃龙头
二月初二这一天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为什么要理发呢?因为人们认为在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剃龙头”。儿童理发,叫剃“喜头”,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带来好运,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3、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当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河南2月2日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 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是怎么来的。有何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龙抬头”节将至,二月初二这天要“一剃,二吃,三忌”,指啥?
旧俗以阴历二月二日为令节,称为“龙抬头”。这一天,民间有引龙回、食春饼等习俗,以祈求雨水充足,收获丰盛。我国民间有很多龙的传说,尊崇的神龙,神龙不可侵犯。因此,民间就有了一些禁忌。最典型的是在正月里,民间有不理发的习俗。为什么?民间的说法是正月剃头死舅舅,至少是在北京郊区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做了舅舅的人,是忌讳外甥正月理发的,因为给自己心里添堵,觉得外甥在咒自己早死。
所以,人们都是在新年前理发,而没有来得及理发的人,多是顶着长发,到了二月二这天,才去理发。意为求个龙抬头,讨个吉利。
至于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肯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见过淘气的孩子,偏在正月理发,说看看舅舅会不会死,舅舅当然死不了的。
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天体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地球公转,在南中天附近的二十八宿之东方青龙,到二月前后,龙角会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时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古人以此推算出了时令,到唐朝时有了二月二祭春龙习俗。这天正处在“惊蛰”前后,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观田家》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宋朝赵蕃有《闻蛙》诗: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说得都是惊蛰前后的情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民便开始准备新一年的耕种,“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
二月二有什么习俗呢?
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卷二记道:“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在北方地区,过去有二月二的早晨,提着灯笼到井边、河边挑水,回家点灯、烧香、上供的习俗,称之为“引田龙”。
这天,人们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盛面条时用筷子挑面条,意为“挑龙头”,吃炸糕意为“吃龙胆”,爆玉花意为“金豆开花”,所祈求的是龙王升天,兴云布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今天还在流行,以致在平时春饼也是一道美食,简单实惠美味,在北京昌平的民俗旅游中,有的农家乐专门开“春饼宴”,常年对外营业。
至于有什么禁忌,还没有查到具体的内容,非要给个禁忌的事项,那就忌懒吧!
农村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
以前的老习俗,二月二的禁忌还真不少。
比如,这天不能做针线,怕扎了龙眼。不能吃面条,因为那是龙须。不能到水井里挑水,怕惊动了龙头。还不能推磨碾米,怕压了龙头。另外,出嫁的闺女这天还不能回娘家等等。
二月二的习俗有很多。胶东这边二月二这天要撒灰囤,剃龙头,吃猪头肉,吃饺子。还要炒料豆,串龙尾。
串龙尾就是用五颜六色的布条,中间间隔着秸秆,一节一节的串起来,秸秆每节大约有一寸长。最下端串上碎布条。男孩子缝在帽子上,女孩子缝在衣服的后肩膀上。过去二月二这天,满街满巷的小孩后面都有龙尾,跑起来一飘一飘的。
而龙尾必须要头几天串好,二月二这天天不亮,悄悄给孩子穿戴上。因为二月二这天是不能动针线的。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欢迎拍砖交流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