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为何要理发?
福星高照。北方部分地区将农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刹龙头”。另外还有禁忌,正月不理发,否则会给亲舅舅带来灾难,轻者破财受伤,重者性命难保。有民谣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想沾点龙抬头带来的好运,传说这天理发会使人吉祥泰如意,福星高照。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说法的由来,而且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剪头发?
农历二月二缘何“龙抬头”?
新华网天津3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3月20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是何意思?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 专家介绍,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据天津、江苏两地的天文专家介绍,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人讲究多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9日专电(记者张丽娜)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又称“青龙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哈达奇·刚说,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国北方一些旧俗,“二月二”早晨起来后,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然后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早餐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绕房子撒一圈,叫围社,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灾祸都挡在外面,凡是有亲人远在他乡的,这个圈一定要留一个口,意为盼其早回家乡。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农家人对年景充满祈盼,他们为即将进行的春耕播种而激动,祈求传说中的“龙”此时能抬头,抖动身子下一场透雨,以滋润土壤。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一直有个说法2月2龙抬头,才能剪发,来由?
我们这边的说法是不出正月都不能剪头发的,因为说这样“克旧”,谐音“克舅”,所以妈妈都不让剪头发,不过各地的说法不同,不过大致都是正月里最好不要剪
但是如果你没有舅舅,要不你妈妈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剪就剪了,迷信迷信嘛,先迷而后信,不管那一套不信那一套也没什么了~
我好多同学正月里都剪头发来着,也没见他们舅舅怎么滴。呵呵~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能剃头吗?
一看到这个题我马上就想起湖北老家的俗语“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哪里人,你们那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呢?
湖北人在除夕前几日一般都要去理个发,谓之“剃年头”。所以腊月里是理发店生意最好的时候,而到了正月就门可罗雀了,这“死舅舅”的罪名谁敢当啊!
我从小就疑惑这正月剃头和舅舅为啥扯上这种道不明的关系,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死舅”是“思旧”的意思。
据说清军入关后颁布了“剃发令”,规定所有官民必须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就是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要知道清朝早期的发型叫“金钱鼠尾”,可不是我们清宫剧里看的那样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顶上一点点梳成一根小辫,小辫就像老鼠尾巴那么细,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
这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来说真是奇耻大辱,奈何敌不过清政府的屠刀。后来人们为了缅怀明朝和传统,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思旧”之情,但又不敢公然与清廷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一个月不理发,正好留到一个好日子去理,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了。
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龙抬头”的说法有好多个版本,有说天上苍龙星宿出现的,有说向龙王乞雨的,有说地下蛇虫蚯蚓复苏的……
反正到这天会有很多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
食品都要加个“龙”的头衔,比如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馄饨叫“龙眼”等。
也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能出人头地。
马上就到二月二龙抬头了,你会去理发么?
2月2龙抬头理发好吗?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一一兼谈以往“福兮祸之所伏”是“福祸互相转化”解释的错误
谢谢邀请。
一、“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的过年是到二月初二才算结束,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不清楚。党和国家决定“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是:人要善于呼吸,提不同意见,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纳福避祸。搞清楚“二月二”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就抓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牛鼻子,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操作意义。
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的价值
过去,把《道德经》中的“福兮,祸之所伏”解释成“福祸相依”的意思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过年是从正月这一条龙中的“一”,到二月初二,这个正月的“一”才算结束,轮到“二”呼吸系统等做主的程序了。
应用数学、龙的第“二”位属牛,是龙的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工作要抓住牛鼻子”的来历。龙的牛鼻子长在龙的马头(首)上,应用数学、龙的第“七”位属马,是龙的组成部分:马首(头),代表“惊险跳跃”、交换、票决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马到成功”“唯马首是瞻”的来历。
例如:马在“惊险跳跃”前,总是要抬头深呼吸、长鸣两声,然后憋气跳跃。商品交换、票决前,总是要让人们讨价还价、提不同意见,才能使交换、票决成功。这也是传统年俗“二月二,剃龙头”,“吃猪头”的来历。因为,应用数学、龙的第“一”位属鼠,是龙的组成部分:鼠须,代表意识、主导意见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胡(须)思乱想”和中医理论说的“心主血,其华在发(须)”的来历。为了抓住二月初二这个“二”呼吸系统做主的程序的牛鼻子,必须剃去龙头上的头发胡须,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把龙的组成部分猪口及其代表的不让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等的“猪头”吃掉,使人们纳福避祸。
三、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是要善于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纳福避祸? 我们家家户户在过年时贴的最多的斗方是“福”字,亲友互相祝福,表示美好的愿望,可“福”字到底是什么文化内涵,怎么操作才能纳福?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人们常说,“福是二至,祸不单行,都是说福祸由“二”引起。可不,“福”“祸”二字首先就是展“示”的一个“二”字头,并不是说,福祸都是接连发生。 “福”字的文化内涵及操作: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想改变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例如:一个衣食无忧,健康的人,累了能善于自己做主休息呼吸,就是头脑和身体之“福”。
再比如:顾客能善于与让人讨价还价的商家在背地里砍价,商家让利,就是顾客和商家之“福”。 如果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错了对象,就是“祸”。因此,纳福必须搞清楚“祸”字的文化内涵及操作:人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例如:一个衣食无忧,吸入病毒病菌,患了病的人,自己做主休息呼吸,不去医院治病,就是头脑和身体之“祸”。再比如:顾客与不让人讨价还价的商家砍价,要求商家让利,就是顾客和商家之“祸”。
还比如:一个少年儿童或弱势群众,背地里批评实施犯罪的成人或强势领导,向其表示不同意见(而不是正确地暗暗举报),就是双方的“祸”(可能导致杀人灭口等)。这就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来历。
所以,《道德经·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让人们正确地纳福避祸。可是,长期以来把这句话曲解成“福祸相依”的意思,这是非常错误的。其正确的意思是:人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是“祸”啊,“福”是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想改变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这才是依靠(的二、牛鼻子);“福”是这样善于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抓住二、牛鼻子)啊,若以这样的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这样做的人和行为,“祸”就潜伏下了(详见《解密红楼梦的真味道》)。
四、“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的操作原则
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怎么操作? 怎样铲除祸根?按过年和一年各个月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办事,重点用“福”字与交换丶票决这一龙的马首解决问题。
有人说,村主任选举,五百元贿赂就把选民收买了,投村霸的票,这样的票决能行吗?这是由于主持选举的领导不得票决要领造成的。《论语》说"不愤不启”,意思是:不到人们对装门面的花“卉”式的票决愤(字意)怒时,不启动票决(详见《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即像解放初《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控诉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一样控诉村霸罪状,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然后启动票决,就是《红楼梦》中说的那种"醉金刚"也会投正义票,不会出卖投票这一生命权的!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呼吸顺畅,纳福吉祥!
(说明:在2018年回答“头条问答”“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在古代是个节日吗?”时曾用过本文内容。
原创文/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图片2为梁永丰新画,其它的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