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龙抬头的来历有哪些?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2月2龙抬头可以吃粉丝?2月2龙抬头可以吃粉丝吗
可以吃,二月二没有什么忌讳。
二月二有什么风俗陕北
陕北这一天大部分地方都举行接龙头活动,其形式很多,有的地方吃接龙头捞饭,粘龙头糕,表示把龙头、龙身粘起来搭救龙王;有的在龙王庙门外撒五方(金、木、水、火、土)铜钱,来赎回龙王的灵魂,同时洒清水于四方,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有的还讲究打扫房屋,清洁卫生,并用细筛,将灰(现在的有的用白灰、消毒液)撒洒于墙角、室内、院落等处意避虫害之灾,达到消菌灭病,确保人身健康之目的。俗谚有“二月二,照房梁,害虫无处藏”之说;有的清早在打粮场上,画个粮仓祈祷在新的一年五谷丰收,粮食满仓,故有:“二月二,画仓室,大囤满,小囤实”;人人剃头理发,因过年剃过头—个多月头发又长长了,也是剃头的良机。人们为了取吉利,又说成“剃龙头”;妇女们无论有什么紧要的针线活儿都不动,怕伤了龙的眼睛;家家户户爆炒豆子,村中栽“千秋”供人们食用和游戏,锻炼身体;有部分人家在锅内依次蒸十二个带有钵的窝头,俗称“龙眼窝窝”开锅后看那个钵内汽水多,便认为那个月份的雨量就多;有的还讲究吃“龙儿子”(用发酵后的面包馅蒸成比蒸饺大的);有的地方还给孩子穿“龙眼肚肚”的习俗。其法是清早在磨上放一张黄裱,然后用做肚肚的红布蒙住,等太阳出山照射后,解开红布,用“纸钉”(给亡人制造钱的工具)在裱上排住打眼,打过的纸便叫“龙眼纸”,然后把它缝入肚肚内,这肚肚便叫“龙眼肚肚”,让孩子穿上,人们认为能避邪镇妖,百魔不侵。晚上又用干柴禾在高山上燃一堆大火,杀一公鸡祭奠老龙,火势要旺,让青烟直上九天,报告天地三界主玉帝,人间焰火,驱恶除邪、搭救龙王。这晚人们欢聚一起,说笑逗趣,打平伙,甚至摸牌赌钱,这晚的赌博有“父不管子,妻不管夫”之说。当鸡叫第一声时,有人会用棍子在鸡窝内打一下,鸡再也不叫,意即龙王在当年能随人意,带来轻风细雨,不降恶风雹雨。
河南2月2日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 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
龙抬头要干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过了二月二,意味着以后降雨多了,开始打雷了。
在我们家乡,有二月二炒料豆和打囤的风俗。前一天晚上家里的大人便把已经处理好的豆子和用于打囤的草木灰准备好,二月二天不明,女人炒豆子,男人打囤。
打囤是用木锨或铁锨铲上草木灰以人为园心划园,边转圈边抖动锨头,草木灰落下后便成了一个灰圈,这就是囤。囤打好后还要在囤边上划上一个短短的象梯子样的东西,称为囤口,以便往外淌粮食。囤打完后要在囤中心抓上一把粮食,用瓦片盖好,待出太阳后放出鸡来让鸡吃掉。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人民盼望五谷丰登,二月二打囤就是寄托了这种美好的愿望。人们认为,囤打的越多,收成越好,各家各户都在自己的院内、大门口、场院内,凡是属于自己的地方都打上囤,每个囤内都放上不同的粮食。除了打囤,还要在睡觉的炕上蓆子后面和墙根处撒上草木灰,说是可以防毒虫。
过去农村做饭用的是柴草,灶底的草木灰从来不缺。过去农村盖房用的都是土坯,在打制土坯时,为防止湿土粘住木模,每敲打一块都要先在模子内撒上一把草木灰。
炒豆子一般用黄豆。先把豆子泡透,捞出后用盐拌匀放在太阳下晒,待晒到多半干时就可以炒了,炒时用沙土,炒出来的豆子又酥又香。也可用红、白糖炒,别有风味。那时粮食少,黃豆更少,有点黄豆留出来,除了二月二炒料豆,还要留着过年做豆腐用。尽管炒豆不多,上学时也要给老师带些炒豆吃。二月二这一天,老师的饭盆内盛满了炒豆,够吃一个多月。
在全年的节日中,二月二不算大的节日,不象端午和中秋那样有代表性的食物,家境好的吃顿饺子,一般的就很难说了,有的吃面条,有的焖小米绿豆干饭,有的则与平常一样。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农村除了理发还有哪些传统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这里主要是吃炒豆子,名咬青,即春天来了。另外,年青人订婚,双方好合,即成双成对的意思。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据说喜鹊搭窝,也是二月二上梁。有时还真见两只喜鹊共同叼一根木棒上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