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抄糖豆龙抬头…滴具体来历?
河南2月2日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 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
二月二民俗传说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 懂得
农历二月初二,这个节日在过去的农村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过去的农村,人们靠天吃饭,象北方春季少雨,有“春雨贵如油”之说,而春季又是播种的季节,天不下雨,一年很难获得丰收,过去是农耕社会,又以小农经济为主,如果打不下粮食,一家人是要饿肚子的。
相传龙是管下雨的,因而过去的农村,大都有龙王庙,人们会去烧纸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也就是经过了冬天的蛰伏,这一天龙要升天,因此,在过去的农村是会做许多拜龙祈福的活动的。
由于过去的人相信“二月二,龙抬头”,所以在这一天,会买或制做供品,带上香纸等,到龙王庙里拜龙王,有的还会到水井口拜龙,因为那时的人们相信,冬天龙会居住在井里。
为庆祝龙升天,过去的农村在这一天,还会耍“社火”,敲锣打鼓,制造出欢庆的气氛。在北方,二月二这一天,人们还会包饺子吃,象过年一样,要知道过去的人们贫穷和节俭,一年四季是舍不得吃细粮的。还有一个习俗,二月二这一点,人们会去理发,过去的人们,正月是不理发的,认为会防舅舅。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二月二龙抬头最早起源于什么朝代?与哪个典故有关?
转眼春节就要过完了,很快就会迎来一年之中最为繁忙的季节,就是播种的季节了。那么这个季节我们不得说二月节,就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了,这一天就是俗语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只是一个俗称,它的一个节名应该叫“青龙节”、“春龙节”、“龙头节”、“农事节”、等等,而在古代则叫“中和节”。春节过后的这样一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到了二月二,意味着从腊月开始的过年活动正式结束,农工商学仕新一年打拼从此正式开始。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就是把二月二定为节日的。这一天他会亲自下到地里干农活,为族人做示范。而皇后也会在这一天装成农妇的样子,给他送饭。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也就延续了这一传统节日。
二月二是惊蛰之后了,那么地下的蛇、虫、蚯蚓等动物从刚从冬眠中醒来,蛇、虫、这种长条形动物是龙的原型,所以“虫抬头”则变成了“龙抬头”。
在天文学上一般认为,“二月二”的来历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星宿”有关联。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星的布列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在细化中又分为为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刚好有七颗星。而在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灵宪》所说的:“众星列布,其以神着……四布于方,为二十八星宿。”古人认为天上的东西南北四方的对应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每个区域有七个星宿,而二月二这天正好是东方青龙七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上升的日子。这就是龙抬头的来源说法。
那么这一天人什么习俗呢?在北方有剃头的习俗。山东等地区这一天要炒黄豆,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而在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害虫“抬头”的时候,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要“熏虫儿”风俗,也就是提早对害虫进行杀灭。就是把草木灰围在室内治理虫害,有些地方也进行“熏虫”,用蔓菁熏壁虱,或用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或用石灰围撒门前,或熏炕扫床,或以杖击梁使之震动,以达到驱虫灭虫的目的。
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也是“利学”的日子,在古代私塾也是选择在这一天开学,很多家长会在这一天选择让孩子上学。要想让孩子,学有所成,你就选择让孩子在这一天上学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