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理发,其中有什么讲究?
一、二月二的缘起与演变
二月二是我国重要的一天,龙抬头节和社日节等都在这一天,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但凡是传统节日,总会有其萌芽期、成熟发展期和定型期,据学者研究,二月二这一传统节日在唐宋时期产生萌芽,并在元代正式得以定型,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元人熊梦祥在其文中记载:“
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在之后的明代也有“二月二曰龙抬头”的记载。由此可见二月二自元代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
二月二的一项活动:剪头发
那么作为二月二中最为重要的龙抬头这一习俗,为什么会和二月二这一天联系在一起呢,两者有何关联呢?根据研究,古代的人们希望龙星升天是雨季开始的标志,《礼记》有言:“
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龙是动物中最为高贵的动物,所以人们希望龙抬头以降服百虫,来年风调雨顺。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习俗是与天文地理紧密结合的,它通过人们对星辰的观察而产生,是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祥龙助佑的期盼。在二月二这一天,产生了相应的天文现象,二月春分之后,星辰便像苍龙一般隐没在地平线下,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出现,就像龙抬头一般。因此民间也就认为二月二是神龙升天的日子,也是人们祭祀龙神的日子。
二、二月二与社日祭祀的关系
上文提及了二月二与龙抬头习俗的关系,但二月二不仅仅是龙抬头的日子,还是人们进行社日祭祀的日子。社日祭祀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社会中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对土地神的祭祀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信仰活动。社便是土地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提到:“
社,地主也
。”由此可见社日祭祀对于古代的人们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祭祀土地神
而社日祭祀传统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呢?据学者考证,社日祭祀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习俗,之后更是一直延续到今天。古代祭祀社神一般分为春秋两次,但是自汉代确立春秋两次祭祀以来,祭祀社神的具体日子一直都不固定,直到宋元时期春社祭祀才有了具体日期即农历二月初二,至此二月二与社神祭祀也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二月二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是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变化的,二月二与龙抬头、社神祭祀联系到一起后,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来说宋元以后二月二习俗有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以龙抬头作为主要庆祝活动,而另一个则是以社神祭祀作为主要的庆祝活动。而习俗的演变也与地域差别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学者研究,
北方在二月二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祭祀龙神为主的龙抬头祭祀活动,而南方则以社神祭祀为主要的二月二习俗活动,南北双方由合为分迈向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三、社日祭祀的具体活动——以南方地区为例
社日祭祀对于南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那么在这一天要做些什么呢?在明代的时候,朱元璋要求在各地要建立城隍庙,也正是在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把二月二确定为土地神诞辰日。在这一天各地要在庙宇中对土地神进行祭祀。南方社日祭祀还有抢花炮活动,此外在江南的一些地区,二月二这一天还要看江南戏、粤戏、桂戏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戏,称为“社戏”或“土地戏”,在娱乐活动相对缺乏的农村尤其盛行。而这演出也相对比较随意,在农村里搭个戏棚就可以随时演出,演出的故事和场景也比较简单,便于农民商贩参加。
当今的上海城隍庙
除祭祀神灵和观看社戏之外,南方在二月二这一天还要吃糍粑和粽子、饮社酒。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就在诗中写道:“
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
。”又加注:“
古谓社酒治聋
。”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和社酒有治疗耳聋的效果。
二月二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龙抬头”既是人们对于龙的崇拜与敬仰,也代表了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关于“龙抬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和天文星象有关。而二月二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社日也是人们对于土地神的尊崇,在这一天人们要看社戏,喝社酒。但无论进行怎样的活动都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下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看重。在现代工业社会下,许多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二月二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时代虽然在变,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
2月2龙抬头剪头发的故事
2月2龙抬头故事如下:
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正月为什么不让理发,非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啊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头发和娘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恐怕了解的人不多。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一直有个说法2月2龙抬头,才能剪发,来由?
我们这边的说法是不出正月都不能剪头发的,因为说这样“克旧”,谐音“克舅”,所以妈妈都不让剪头发,不过各地的说法不同,不过大致都是正月里最好不要剪
但是如果你没有舅舅,要不你妈妈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剪就剪了,迷信迷信嘛,先迷而后信,不管那一套不信那一套也没什么了~
我好多同学正月里都剪头发来着,也没见他们舅舅怎么滴。呵呵~
明天,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加价吗?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二月二理发涨价,应不应该?
“二月二、龙抬头,剃龙头”的风俗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直至保持到今天,我们作为华夏炎黄子孙的后代,自称“龙的传人”,就更加应该保持、传扬好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风俗。
有些理发店借着风俗的习惯,故意抬高价格,“天价理发”的事情也随之而来,这种行为严重的扰乱市场,也同时对我们消费者权益的极大的挑衅…
我坚决排斥这种做法,这种不良商家严重的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给我们的传统节日抹黑,呼吁大家,坚决抵制这种不良商家,叫他们无头可理,无生意可做,自食其果,早日倒闭。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大家同不同意?
你们是怎么想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