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记忆
发布时间:10-31汇聚古今风俗异事举报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有些地方称之为“十月朝”。糍粑是十月朝常吃的美食,那么你知道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吗?其实这个习俗与牛有关。
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传说以前,辛勤耕耘的牛看到人们乐滋滋地吃糍粑时,自己在一旁默默流泪。人们看到比自己更加辛苦的耕牛下泪时,赶忙将手中的糍粑给牛吃,并做两个大大的糍粑,挂在牛的两角,牵着牛去水边照镜子,当牛看到角上糍粑时,牛就高兴地笑了。
为了表达人们感激对牛的劳作之恩,每年人们大糍粑,总要给一些给牛吃。后来人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广东惠州,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惠州人称为“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惠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
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只,喂家中的大小耕牛,既是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也是庆祝他们的生日。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
就连光绪《惠州府志》也有记载:“十月朔(朔,即农历每月初一),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以报其劳。”里面所指的“粉食”,即糍粑。在清代的博罗乡村,糍粑又有“粉糍”之名。每到十月之朔,大牛和小牛的待遇不尽相同,大牛用粉糍粘牛角,小牛则粘额头。
“十月朝”这一天,农民除了犒劳耕牛外,还利用新割的稻谷做糕粄,庆丰收酬谢神明,并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为糯谷是迟熟品种,其他晚造稻谷在重阳前后收割完毕,唯独糯谷等迟熟品种在农历九月底收获。农家将新割来的糯谷,舂成米、辗成粉,蒸糕做粄。“十月朝......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