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类人有令人佩服的勇气,也可能有令人怜悯的无奈。
郭布罗.婉容,便是这样一位勇气可嘉,又令人心生怜悯的女子。只因为,她在16岁那年,嫁给了末代皇帝溥仪,成为了末代皇后。
婉容出生在一个名声显赫的满洲正白旗家庭里,她的曾祖父是战功卓著的长顺将军,是家族里响当当的人物;她的父亲荣源是个新派人物,热衷西方文明,很早开始经商,不过不是很会做生意,导致家业走上了下坡路。
婉容的母亲爱新觉罗氏,人称四格格,美丽端庄,性格温和,不过在她2岁时便病逝了。幸运的是,婉容的继母爱新觉罗.恒馨是一位心善之人,待她像亲闺女一样亲,两人的感情很好。
婉容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又生在富足的家庭里,受过优秀的教育,琴棋书画不在话下,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另外,她容貌娇美,亭亭玉立,谈吐不凡。凭着她的家世、才学和相貌,想要找个好归宿,不是什么难事。
可不幸的是,婉容被皇室看上了。
辛亥革命后,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了,国民政府优待清室,溥仪仍然住在紫禁城内,过着奢侈的生活。转眼10年过去,他的婚事也成了紫禁城内的大事,最终在端康太妃的推动下,选定婉容为皇后,文绣为淑妃。
溥仪和婉容的大婚之日定于1922年12月1日这天。
皇室,即使是落魄的皇室,婚礼也马虎不得,前前后后进行了20多天。其中包括纳彩(即把皇家的彩礼送到皇后家)、大征(即派人到皇后家通知婚期)、册立礼(正式给予皇后的身份)、最后才是迎娶皇后进宫。
纳采礼是在10月21日这天,溥仪派正副使臣带着近千人的仪仗队伍和100多台轿的礼品,来到婉容的家,送上了彩礼。光是这个规模,就不同凡响。
按照清室的满族婚俗,大婚当晚,迎亲正副使节率领皇后的全副銮驾仪仗以及马队、宫灯队、宫廷乐队、军乐队,热热闹闹地去地安门帽儿胡同的“后邸”,吉时一到便接皇后进宫。帽儿胡同人流攒动,看热闹的百姓很多。爆竹声声,鼓乐大作,还有全副武装的 军警沿途守候、巡逻。
这样的阵仗,确实有皇帝大婚的派头。
然而没想到的是,大婚之日,大喜的日子,皇后却在母亲怀里痛哭起来,就是迟迟不肯上花轿。婉容家里的人急,来接亲的人也急,等了好久,她还是一个劲儿地哭,不肯上轿。
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为了得到这一荣耀,无数女子及其家族拼尽全力,最终站在了皇帝身边,成为万众瞩目的女人。
然而,成为皇后的婉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可能她受过的西式教育让她更渴望自由,而不是像一只金丝雀一样被囚禁在紫禁城里;可能她知道自己这个皇后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尊贵,因为她要嫁的男人也不是人们眼中真正的九五之尊;可能她舍不得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可能在她被迫成为末代皇后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预示到了自己的悲惨未来。
一个只有16岁的女孩儿,尽管已贵为“皇后”,却有太多无奈,她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遗憾,也许,唯有哭才能发泄心中的懊恼。
最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小弟润麒的逗乐中,婉容破涕为笑,直到凌晨3点,这才肯上轿。
不过,在婉容进宫的这个路程中,就有很多遗憾。
按照清朝惯例,奉迎皇后入宫,迎亲队伍都要经过大清门,再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进宫。大清门平时只有皇太后或皇帝可以自行出入,皇后只有在大婚这一天才能走一回。然而,婉容却没赶上好时候,不能走大清门,也没能走午门,而是走的是东华门,从那里入的宫。
婉容虽然贵为皇后,但皇后该有的荣耀也没能享受到。她这个小朝廷的皇后,毕竟不能和大清帝国的真正皇后相提并论。
虽然,溥仪和婉容这对“帝后”比不上他们的先人们,不过他们毕竟是“帝后”,他们的大婚自然有很多重要人物出席,清朝遗老旧臣、民国政府要员、外国使节等等。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便专门派特使送去2万银元的超级大红包。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张作霖等人,也送了如意、家具等重礼。
溥仪大婚的花费开支可不少,高达40多万银元。当时,两元钱就能买一袋面粉,一场婚礼办下来,就能买20多万袋面粉,够多少穷人吃饱饭了,真够奢侈的。但如果跟光绪帝大婚比的话,溥仪算是节俭的了,因为前者花费了550万两银子。
总的来说,溥仪风风光光地娶了婉容,新娘子婉容也很迷人。不过,溥仪却在婚礼上干了3件不太吉利的事。
第一件:按照满族传统习俗,新娘子下轿前,新郎要向轿子射三箭,目的在于驱邪。可是当婉容乘坐的凤舆来到坤宁宫前,溥仪却突然下旨免了这道程序。
当时,宫里的人就开始议论纷纷了,溥仪的这一举动破坏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在这样的大喜之日胡来,绝对不是什么吉利的事。
第二件:按照习俗,新婚夫妇要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长寿面”,也叫“子孙饺子长寿面”,“饽饽”与“勃勃”谐音,象征家丁兴旺;“饺子”谐音“交子”,是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长寿面要薄宽绵长,象征新婚夫妇富贵长寿。这些食物的特点就是半生不熟,吃的时候屋外的人会问“生不生?”新郎新娘回答“生”,意思就是生育后代。
当溥仪听到问话时,他没说“生”,也没说“不生”,而说的是“熟了”。这可不是什么吉祥话。
第三件:大婚期间,宫里连续唱了3天戏,还专门请了梅兰芳、杨小楼唱戏,他们唱的是《霸王别姬》。这个故事讲的是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故事很悲情,在这样的大喜之日似乎并不是很适合。然而,溥仪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让梅兰芳他们唱《霸王别姬》。
在不少人看来,溥仪在大婚之日做的3件不吉利的事,给他带来了厄运。他之后成为了伪满洲国皇帝,被千夫所指,一生又无子嗣,婚姻也不幸,多少会让一些人觉得在大婚时做的不吉利事影响到了他的后半生。
当然,这三件事被认为不吉利,是一种迷信、违心的观念。也许,当时溥仪就是抱着一种“我才不信邪”的想法去干了那3件事,毕竟他是一个“时髦”的皇帝,从小跟着庄士敦学过英文、数学等知识,喜欢穿西服,还想去留洋。他是新旧制度交替下的产物,想打破墨守成规的封建思想,敢在大婚之日去触霉头,可是他身上还是有很深的封建烙印,所以才一心想要当皇帝,即使是被囚禁在紫禁城,即使是后来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对于婉容来说,嫁给溥仪,就意味着嫁给了恐慌和不安定。大婚的这一天,溥仪就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新婚之夜不入洞房。
“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溥仪却耐得住寂寞,未入洞房,而是直接回他自己的养心殿独自睡觉。这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记录,但是他并没有说明未入洞房的原因。
有的人说,是因为溥仪从小受宫廷生活毒害,身体和心灵上对女人很反感,提不上兴趣,所以就算面对貌美如花的婉容时,他也能心若止水地一个人睡。
还有的人说,是因为满族婚俗所导致的。满人结婚都是在夜间去迎娶新娘,如果新娘子在子时前进门,当晚便与新郎入洞房;如果新娘在子时后进门,当晚新郎新娘就不能入洞房了,要等到第二天。
其实婚姻,对于溥仪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他的《我的四个妻子》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先后有过四个妻子(第五个妻子李淑贤是在溥仪被大赦后娶的),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一个皇后,一个妃,两个贵人。如果从实质上说,她们谁也不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没有一个妻子,我有的只是摆设,为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摆设。”
婉容是溥仪的摆设,文绣也是他的摆设。然而,她们却不能像溥仪那样,只把溥仪当个摆设,不然文绣就不会撕破脸非要跟他离婚,而婉容也不会困在婚姻里,被溥仪冷落和记恨,靠着抽大烟来消磨时光,最后客死他乡。
溥仪对婉容有一句评价倒是很中肯:“她(婉容)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家庭一出生就被决定了后来的命运,也是从一结婚就被安排好了下场。”
宛如生在那个封建贵族家庭,给她带来了荣华富贵,可是她有她逃不掉的宿命。明知道嫁给溥仪会有什么下场,可她又不得不往火坑里跳,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