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病逝,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当司空的时候就患上了头疾,当时还找来了华佗为曹操看病,结果华佗说需要开颅治病,直接把曹操吓的从床上跳了起来。以当时的医疗技术,有人跟你说需要开颅治病,估计就是想让你死,曹操这么敏感的人直接就下令关押华佗直接问斩。其实华佗的医术也并没有那么的神,曹操也是明白这点才敢杀华佗。可是曹操的头疾却一向没办法治愈,我们现代人也都明白造成头疼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还要去医院检查,可是古代一般是没办法找到具体病因的,这也给曹操埋下了一个隐患。
可是好在曹操的一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如果患上什么风寒之类的在当时致死率就挺高,很多人早逝就是因为风寒。现代人觉得发烧感冒怎样可能会死人,古代还真的就会,并且是病毒类型的还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那死亡的人数就更多了。所以古代人寿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病,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还是十分幸运的,一辈子还没得过什么会致死的病。
头风病是一种持续性的头痛病。此病一发,曹操就心慌目眩,十分难受。曹操如果生在今日,做个脑部核磁共振,立刻就明白自我的脑袋里出了什么问题。
《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所以,头风,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可能是神经性头痛,也可能是脑子里长了什么东西(脑瘤?)
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的名医华佗,以往给曹操诊病。曹操头疼病发了,华佗立即给曹操针灸,针拔疼止,异常有效。史书载“常在左右”,一旦曹操犯了头风病,华佗就为他治疗。
“常在左右”并不是天天侍从,之后,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太祖亲理),异常繁忙,而病情又日渐严重(得病笃重);于是,曹操就让华佗做了他的专用侍医(使佗专视)。
曹操是建安元年(196)八月迎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天下”,此时曹操已经权倾朝野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建安九年曹操击败袁尚,定都邺城;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袁氏集团土崩瓦解。应当说袁绍集团的灭亡是曹操“亲理”朝中大政的开始。朝政的繁忙导致曹操头风病频繁发作。
可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呆了一阵却请假回家了。
什么借口请假呢?
两种记载:一是回家取药方(《后汉书》),二是收到家信(《三国志》)。不管哪种借口,反正曹操准了假。
华佗到家之后却以妻子病未好为由,屡屡续假不上班。曹操多次写信,又派地方官催促,华佗就是不动身。
曹操明白华佗死活不动身,勃然大怒,专门派人前去检查,发现华佗的妻子是装病。于是逮捕了华佗,投入许都(今河南许昌)狱中。经过审讯,华佗承认自我确实犯了“欺骗罪”。
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荀彧对曹操说:华佗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关系着许多人的生命,还是赦免了他好。可是,曹操听不进去,他回答荀彧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没有像他这样的医生了吗?
结果,巨星殒落,神医枉死。
曹操在杀了华佗之后公开对人说:华佗能够治好自我的头风病,却有意不治好,借此以抬高自我的身价。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彻底治好这头风病(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善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断此根源耳)。
头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此病虽然是头疼,可是,很难治好,时时发作,一疼起来就很厉害。并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并发症状是心慌、眩晕。我认为,华佗对曹操说此病不好治是实事求是,直言病情。这是坦诚,不是要挟。可是,曹操饱受病痛折磨,华佗的话反而冒犯并触怒了曹操。
等到曹操60多岁时,就明显感觉身体渐渐不如以前,眼看自我可能等不到三国统一的那一天所以也就做好事后的准备。把自我的位置传给了曹丕,并且还要求自我死后一切从简,曹操应当也是之前第一位这样要求的领导者,因为当时皇帝去世陪葬品要拿出国库的一半钱财进行陪葬,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并且没什么实际意义。曹操这一举动可能也是比较出乎人们的以外,这种薄葬也被之后很多人所效仿,最终曹操220年病逝洛阳。
其实曹操的一生,功绩不仅仅体此刻了战场上,自我对于国家的改革和治理也是三国当中最开放的。曹操爱人才,所以率先运用了从百姓中选人才的制度,也是给百姓们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出路,所以曹操身边从来就不缺人才,只需要想办法用好他们就行。对百姓也是大力发展屯田和水利,改革户籍,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才会拥立曹操。可是曹操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当上皇帝,可是当时的曹操可能也并不想废掉汉献帝,这具体是为什么恐怕也仅有曹操自我明白了。
曹操去世后,为何诸多谋士将军都消失了?
要说在三国时期,本事十分强的谋士和将军有很多,异常是在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活着的时候,有的那些人才真的十分多。异常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心胸宽广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有曹操身边的荀彧,这三位都是当时十分著名的谋士。将军就更不用说了,关羽、典韦和张飞,这些顶尖的将军也都十分出众。
可是不明白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曹操去世之后,整个三国的人才就好像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掉,从那里之后的人才就少了很多,刘备更是在曹操去世后不几年也跟着去了。就好像是有一个诅咒一样,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在这个时候消失或者是死亡。比如说关羽、刘备、吕蒙、张飞等等这些人物,相继在曹操去世后没几年就去世了。那这是因为什么,才导致那么多人都开始消失?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寿命到了,在平均30岁的年代,能够活到四十多岁已经很不错了,要明白很多谋士都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去世的。周瑜、郭嘉这两个顶尖的谋士都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去世的,两人去世的时间也都是在赤壁之战前后那几年。
曹操和刘备是同辈人,和他们两个在一齐的谋士将军大多数也都是他们的平辈,年纪也相差不大,所以在曹操去世后的这几年才会相继开始去世,其实就是年纪都已经到了。到了220年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分水岭,是新人代替老人的时候,不少新的武将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虽然没有之前的那些有名气,可是实力也都还是比较不错的。
我们在关注历史的时候,就会发此刻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国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有本事的人才,要不少魏国的士兵太多了,马谡还没有什么对战经验,丢了街亭的话,这场战役魏国很有可能是会失败的。在三国演义中也是这样的,在曹操去世后,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都开始消失了,有一些甚至都没有再提过。罗贯中写的这本书中,也添加了很多新人,让很多人都忘记了那些老将军的存在。
并不是罗贯中不愿意写这些人了,而是因为当时跟随曹操的那些名将谋士,在曹操去世的时候,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年纪已经很大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再征战沙场出谋划策了,并且国家也有了新的人才,他们这些国家内部的旧血就需要进行更换了,毕竟仅有新鲜的血液才能够让国家运转的更快更好。要是直接说这些人下场了,那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出戏了,所以只能够淡化那些将军和谋士的存在,有一些干脆就不出现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小说中的时间都没有准确的概念,这也是为何我们经常感觉还没有怎样样呢,里面的'人就已经老了,去世了。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书的时候,都会感觉他们是和我们同样时间的,就比如说对方一场战役打了好几年,可是在我们看来仅有几个小时或者是错误的觉得是几天,这其实就是我们在错误的估计时间。而我们遗忘了时间,历史却不会忘记时间,时间也不会忘记那些人,时间到了都是要老的去世的。
相信大家应当都明白曹操最信任的夏侯家,而夏侯家能够如此被曹操信任,主要是因为夏侯惇。夏侯惇这个人以往陪着曹操出生入死,一齐攻打赤壁、东吴还在一齐攻打过汉中。在曹操去世可是两三个月,夏侯惇也因为思念曹操而去世了。这两人的关系不像是君臣,更像是生死相交的朋友。也正是因为这两人的关系,曹家和夏侯家的关系也十分好,夏侯家也是最忠心的保皇党,和曹家宗室一齐掌握着大部分的兵权。
而张辽这个人就比较厉害了,活的并不是很久,在抵抗东吴的过程中,他很快就去世了。而许诸这个人也算是一名顶尖的将军,他的身体就比较硬实,活到了汉明帝的时期。可是他后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功劳,所以后期关于他的一些记载,也都十分少。
大家也都明白,不一样的皇帝就有不一样的臣子,皇帝的性格和习惯都还是不太一样的,就算是父子也一样。很多时候,这位皇帝喜欢的大臣,新上位的皇帝却不必须喜欢。就比如说曹丕比较欣赏孟达,而他的儿子却看孟达并不顺眼,最终因为和诸葛亮私下里有联系,被司马懿给杀了。
并且除了皇帝的原因,也有大臣看不上小皇帝的原因,大多数人愿意去辅佐曹操,是因为曹操是一个真的值得辅佐的人,而曹丕的实力虽然也不错,可是想要让那些心高气傲的人才低头是不可能的。不少有才华的人,都在曹操去世后,都选择了辞职回到老家养老。
因为演义和正史中,对于刘备和曹操的年纪都有一些模糊化,很多人都觉得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才三十多,而真实曹操的年纪已经到了五十多岁了。毕竟不是谁都能够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都能够和秦始皇一样统一全国的。曹操五十多岁的年纪真的比较危险,在此刻这个时代还算是中年,而在古代的时候,已经很老了,都是一觉睡过去都有可能死亡的时候了。就这样曹操还能够南下征战,看得出来曹操的身体真心不错。
在曹操去世后,那些名将不是也因为年纪太大去世了,就是选择了回家养老。其实这种情景都是比较正常的,就刘备去世后,也有不少武将和谋士跟着去世。就算是诸葛亮也没有撑太久就因为劳累过度去世,去地下陪伴刘备去了。最开始建立三国的人基本上都死干净了,除了孙权因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继承兄长的位置,所以寿命更长一些之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