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成年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无论别人告诉他什么道理,都是置之不理、油盐不进的状态。
当孩子处于大吵大闹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讲各种道理,不干不知道,人性真奇妙,我是奥数,前几天有个家长和奥数吐槽,眼看着幼儿园要放暑假了,想想又要开始成天带娃的日子,就觉得头疼。
神兽脾气大,稍有不顺心又哭又闹,真不知道是该哄着孩子,还是该劝劝孩子,和孩子讲道理。
一般说来,孩子在零到三岁的这个年纪是很难控制自己情绪的,而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开始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带领孩子学着去控制和把握情绪。
可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从小到大似乎只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和孩子讲道理。
道理这个东西是建立在社会阅历和逻辑关系至上的行为规则的理解和认同。
不少生理发育完整的成年人都未必能和他说得通道理,我们还要和大脑没有发育完整的孩子去讲道理,这只能说家长的。
愿望是好的,但是认知和想法系超前又想当然。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虽然在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自我的观念,只不过还不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来完整的对外界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对于任何的事情虽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能力不足,肢体语言来凑,那么孩子最熟悉的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就只有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和对某些东西的需求。
此外,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开始希望自己也能够掌控身边的一切事物,但是由于自身发育的问题,很多自己的能力都是不完善的,例如全身的协调能力不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足,力气不够大等等,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成长和发育孩子当下的需求和将来才能够具备的能力,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冲突带来的巨大的落差感,失望感,最终导致了孩子在操之过急的。
焦虑感和双重驱使之下,极其容易发怒、发脾气。
还有,就像大人的内心会堆积着很多情绪需要发泄那样,小孩的心里同样也会有情绪的积累,需要寻找时机来发现。
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通过当下的一件小事,把积累的情绪都借机释放出来。
这些就是家长眼中孩子经常会不顾一切又哭又闹的根本原因。
要调整好孩子的心态与状态,家长要注意这四点心理技巧,第一,不怕麻烦,接纳孩子的情绪。
这一点也是最关键的。
很多家长怕麻烦,往往在这个阶段不断的哄孩子,甚至丢个手机频繁让孩子玩,这些都是适得其反的做法。
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可能短时间内不哭不闹了,实际上孩子是养成了新的坏习惯。
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人人都会有情绪,情绪应该是被接纳的,并没有大家口中所说的好坏之分,在这个接纳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住,不被孩子的吵闹所动摇。
要养成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第二,不要为了说教而说教。
当孩子处于大吵大闹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讲各种道理。
孩子哭闹正处于情绪崩溃的状态,这个时候,别说是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无论别人告诉他什么道理,都是置之不理,油盐不进的状态,未成年人更是如此。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是一味地各种说教,只会导致孩子因为听不懂,潜意识反而觉得家长是不是不断的在拒绝自己,孩子就会陷入更加失望的愤怒中,选择更加无理的哭闹,从而让家长的说话也是白费功夫。
第三,陪伴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制定规则。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会简单的把孩子丢在一边,自己走开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种被抛弃感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和愤怒,这些孩子甚至会哭到嗓子都哑了,保持关注、陪伴和倾听,但是不急于对话,不急于沟通是当下家长要做的冷处理,但不忽视孩子,既不生气也不说。
叫更不安慰,就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家长要坚守好自己的边界,否则只要孩子用哭闹的武器战胜父母一次,那么他就有宝贵的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第四,始终给孩子留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杜绝孩子的吵闹行为并不是绝对化的不让孩子宣泄负能量,而是要引导孩子用相对温和的方式来宣泄减压。
所以家长始终不要忘了给孩子留一个情绪的出口,并且用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孩子自己随时启动这个合理宣泄模式,这样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哭闹时间。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用哭闹威胁父母的时候,持续按照上述四个步骤反复操作,坚持下去,身教言传,这种严格的步骤和行为方式,最终量变就会推动孩子的质变,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沟通模式和情绪解压模式,关注澳输荷你一起探索饭心里生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